事件:10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1月金融与社融数据。
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前值9.0%,预期9.2%。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.5%,前值10.3%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核心观点:(1)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(2)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。
其中,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、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345和3193亿元;居民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20234亿元。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同比多增3806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3589亿元。
(3)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(4)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,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(5)大类资产配置: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一、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2023年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8个和0.4个百分点,预期增长9.2%。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2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低2.5个百分点。
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图:M2、M1与社融同比增速(%)图:M2、M1与社融两年同比增速(%)二、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分项看:(1)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33600亿元,同比多增8100亿元。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100和21000亿元,企业票据融资1788亿元,同比分别多增4345、多增600和多增3193亿元。
(2)居民贷款新增8430亿元,同比少增4270亿元。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06和7424亿元,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少增20234亿元。
(3)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新增-1417亿元,同比少减575亿元。
其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元,是单月统计高点,同比多增3806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031亿元,同比少增67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28亿元,同比多增337亿元;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,同比少减162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731亿元,同比少增171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5799亿元,同比多1882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,同比多3589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9亿元,同比多448亿元。
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用1月新增社融、信贷与上年名义GDP的比值作为相对指标,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1月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人民币贷款增长11.6%,与上月末持平。
委托贷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.1%和12.9%,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.5、1.1个百分点;信托贷款下降31.9%,降幅较上月扩大0.6个百分点。
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1月新增存款38300亿元,同比多增2627亿元。
分项看:(1)居民存款54100亿元,同比多增39300亿元;(2)非金融企业存款-14000亿元,同比多减23484亿元;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源自春节假期较2023年前置,薪资奖金发放导致资金从企业流向居民。
(3)非银金融机构存款-1836亿元,同比多减716亿元;(4)财政存款5849亿元,同比少增5851亿元。
财政存款减少表明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三、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。
国内春节消费整体疲弱,旅游收入和票房收入双双下滑。
文旅部预测,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.9%,恢复至2023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.3%。
由于今年春节疫情分类、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的政策,就地过年人数规模下降,百度迁徙指数和春运发送旅客人次有所上升,但旅游人次和市内出行不及2023年。
电影票房方面,平均票价突破52元大关,票价上涨也难敌观影需求的走弱,总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有一定下滑。
一季度成为政策发力密集期。
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确定稳字当头,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一个对应稳增长,一个对应稳就业。
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等各个单位均会出台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。
政策发力适当靠前,表明减税降费、基建投资、降准降息等政策将会在一季度出炉。
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四、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信心是黄金,股市全面上涨仍待预期改善。
疫情和经济增长不是影响股市表现的主要因子,即使是冲击最大的20230年,中国股市表现依然较好。
但是,降息降准仍需投资者信心配合才能提升股市估值,带来股市全面上涨(见《敬畏市场——开门红缘何变成了开门黑?》、《2023年经济数据隐含的投资密码》)、《投资的道与术——兼论1月A股下跌的原因》。
20230年1月降准、2月降息后,3月股市依然大幅下挫,就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了投资者信心。
同时,虽然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(见《如何预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》),但心理层面仍可能压制成长股估值。
一季度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事件:10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1月金融与社融数据。
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前值9.0%,预期9.2%。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.5%,前值10.3%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核心观点:(1)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(2)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。
其中,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、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345和3193亿元;居民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20234亿元。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同比多增3806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3589亿元。
(3)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(4)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,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(5)大类资产配置: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一、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2023年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8个和0.4个百分点,预期增长9.2%。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2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低2.5个百分点。
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图:M2、M1与社融同比增速(%)图:M2、M1与社融两年同比增速(%)二、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分项看:(1)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33600亿元,同比多增8100亿元。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100和21000亿元,企业票据融资1788亿元,同比分别多增4345、多增600和多增3193亿元。
(2)居民贷款新增8430亿元,同比少增4270亿元。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06和7424亿元,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少增20234亿元。
(3)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新增-1417亿元,同比少减575亿元。
其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元,是单月统计高点,同比多增3806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031亿元,同比少增67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28亿元,同比多增337亿元;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,同比少减162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731亿元,同比少增171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5799亿元,同比多1882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,同比多3589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9亿元,同比多448亿元。
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用1月新增社融、信贷与上年名义GDP的比值作为相对指标,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1月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人民币贷款增长11.6%,与上月末持平。
委托贷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.1%和12.9%,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.5、1.1个百分点;信托贷款下降31.9%,降幅较上月扩大0.6个百分点。
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1月新增存款38300亿元,同比多增2627亿元。
分项看:(1)居民存款54100亿元,同比多增39300亿元;(2)非金融企业存款-14000亿元,同比多减23484亿元;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源自春节假期较2023年前置,薪资奖金发放导致资金从企业流向居民。
(3)非银金融机构存款-1836亿元,同比多减716亿元;(4)财政存款5849亿元,同比少增5851亿元。
财政存款减少表明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三、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。
国内春节消费整体疲弱,旅游收入和票房收入双双下滑。
文旅部预测,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.9%,恢复至2023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.3%。
由于今年春节疫情分类、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的政策,就地过年人数规模下降,百度迁徙指数和春运发送旅客人次有所上升,但旅游人次和市内出行不及2023年。
电影票房方面,平均票价突破52元大关,票价上涨也难敌观影需求的走弱,总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有一定下滑。
一季度成为政策发力密集期。
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确定稳字当头,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一个对应稳增长,一个对应稳就业。
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等各个单位均会出台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。
政策发力适当靠前,表明减税降费、基建投资、降准降息等政策将会在一季度出炉。
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四、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信心是黄金,股市全面上涨仍待预期改善。
疫情和经济增长不是影响股市表现的主要因子,即使是冲击最大的20230年,中国股市表现依然较好。
但是,降息降准仍需投资者信心配合才能提升股市估值,带来股市全面上涨(见《敬畏市场——开门红缘何变成了开门黑?》、《2023年经济数据隐含的投资密码》)、《投资的道与术——兼论1月A股下跌的原因》。
20230年1月降准、2月降息后,3月股市依然大幅下挫,就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了投资者信心。
同时,虽然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(见《如何预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》),但心理层面仍可能压制成长股估值。
一季度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目录
- 1 聚会的目的电影
- 2 大乔抱枕正能量
- 3 雪花秘扇未删减完整在线观看
- ▪ 四个竹马轮流劝我收下BE剧本
- ▪ 妖神记全集免费完整版
- 4 人与畜禽
- ▪ 吗吗的朋友4高
- ▪ 写作业时被叔叔深入
- 5 日韩三级在线
- 6 过度反应 阿司匹林
- ▪ 董永七仙女三级艳谭在线观看
- ▪ 少年派第二季看完整版免费
- ▪ 唐人街探案免费观看
- 7 bl sm
- ▪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
- ▪ 自杀小队
- ▪ 虫虫漫画登录页面免费漫画在线看漫画
- ▪ 爱的色放无删版在线观看
- ▪ 说说老公晚上都是怎么C你们
- 8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
- ▪ 久热久热免费视频中文字幕
- ▪ 绯闻女孩第四季
- ▪ 尤物影院满18点击进入
- ▪ 喷火女郎
- ▪ 激情影院a
- ▪ 爱的男人电影
- ▪ 朋友的母亲在线观看
- ▪ 佳柔和院长公的第一次
- 9 恋爱2015韩国完整版电影
- ▪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永久
- ▪ 聂天万古天帝免费阅读
- ▪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
- 10 歪歪漫画首页入口
- ▪ 曝德云社被约谈
- ▪ 开心见性
- ▪ 放弃我抓紧我
- ▪ 耽美小说一受多攻
- ▪ 幸福二重奏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
- 11 日本搜子同居的日子1
- ▪ 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在线观看
- ▪ 突袭1
- ▪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黑暗森林笔趣阁
- ▪ 羞羞漫画视频在线观看
- ▪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2021
- 12 爱的色放高清
- 13 叶问2宗师传奇
- 14 9420免费高清电影韩国
三级潘金莲《三级潘金莲》由来
编辑三级潘金莲《三级潘金莲》起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