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:10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1月金融与社融数据。

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前值9.0%,预期9.2%。
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.5%,前值10.3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
核心观点:(1)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(2)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。

其中,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、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345和3193亿元;居民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20234亿元。
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。
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同比多增3806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3589亿元。

(3)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
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
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
(4)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,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
(5)大类资产配置: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
一、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2023年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8个和0.4个百分点,预期增长9.2%。
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2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低2.5个百分点。

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图:M2、M1与社融同比增速(%)图:M2、M1与社融两年同比增速(%)二、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
分项看:(1)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33600亿元,同比多增8100亿元。
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100和21000亿元,企业票据融资1788亿元,同比分别多增4345、多增600和多增3193亿元。

(2)居民贷款新增8430亿元,同比少增4270亿元。
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06和7424亿元,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少增20234亿元。

(3)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新增-1417亿元,同比少减575亿元。

其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元,是单月统计高点,同比多增3806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031亿元,同比少增67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28亿元,同比多增337亿元;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,同比少减162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731亿元,同比少增171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5799亿元,同比多1882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,同比多3589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9亿元,同比多448亿元。

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
用1月新增社融、信贷与上年名义GDP的比值作为相对指标,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
1月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
人民币贷款增长11.6%,与上月末持平。

委托贷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.1%和12.9%,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.5、1.1个百分点;信托贷款下降31.9%,降幅较上月扩大0.6个百分点。

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
1月新增存款38300亿元,同比多增2627亿元。

分项看:(1)居民存款54100亿元,同比多增39300亿元;(2)非金融企业存款-14000亿元,同比多减23484亿元;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源自春节假期较2023年前置,薪资奖金发放导致资金从企业流向居民。

(3)非银金融机构存款-1836亿元,同比多减716亿元;(4)财政存款5849亿元,同比少增5851亿元。

财政存款减少表明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
三、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。

国内春节消费整体疲弱,旅游收入和票房收入双双下滑。

文旅部预测,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.9%,恢复至2023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.3%。

由于今年春节疫情分类、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的政策,就地过年人数规模下降,百度迁徙指数和春运发送旅客人次有所上升,但旅游人次和市内出行不及2023年。

电影票房方面,平均票价突破52元大关,票价上涨也难敌观影需求的走弱,总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有一定下滑。

一季度成为政策发力密集期。

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确定稳字当头,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一个对应稳增长,一个对应稳就业。

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等各个单位均会出台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。

政策发力适当靠前,表明减税降费、基建投资、降准降息等政策将会在一季度出炉。

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
四、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信心是黄金,股市全面上涨仍待预期改善。

疫情和经济增长不是影响股市表现的主要因子,即使是冲击最大的20230年,中国股市表现依然较好。

但是,降息降准仍需投资者信心配合才能提升股市估值,带来股市全面上涨(见《敬畏市场——开门红缘何变成了开门黑?》、《2023年经济数据隐含的投资密码》)、《投资的道与术——兼论1月A股下跌的原因》。

20230年1月降准、2月降息后,3月股市依然大幅下挫,就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了投资者信心。

同时,虽然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(见《如何预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》),但心理层面仍可能压制成长股估值。

一季度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
  • 记载
三级潘金莲 2023-05-28 22:09:23

事件:10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1月金融与社融数据。

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前值9.0%,预期9.2%。
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.5%,前值10.3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
核心观点:(1)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(2)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。

其中,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、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4345和3193亿元;居民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20234亿元。
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。
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同比多增3806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3589亿元。

(3)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
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
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
(4)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,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
(5)大类资产配置: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
一、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2023年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9.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8个和0.4个百分点,预期增长9.2%。

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1.9%,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,M1同比增长约2%。

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2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低2.5个百分点。

社融和M2没看起来那么靓丽,M1其实不差。

考虑基数效应,M2两年增速为19.2%,较上月末提升0.1个百分点;M1两年增速为12.8%,较上月末提升0.7个百分点;社融两年增速为23.5%,较上月末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图:M2、M1与社融同比增速(%)图:M2、M1与社融两年同比增速(%)二、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支撑人民币贷款增长。

新增人民币贷款3.98万亿元,同比多增3944亿元,预期为3.7万亿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
分项看:(1)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33600亿元,同比多增8100亿元。
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100和21000亿元,企业票据融资1788亿元,同比分别多增4345、多增600和多增3193亿元。

(2)居民贷款新增8430亿元,同比少增4270亿元。

其中短期贷款、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006和7424亿元,同比分别少增2272和少增20234亿元。

(3)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新增-1417亿元,同比少减575亿元。

其中,中长期占比71.4%,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
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融资支撑社融增长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.17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,预期为5.39万亿。
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.2万亿元,是单月统计高点,同比多增3806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031亿元,同比少增67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28亿元,同比多增337亿元;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,同比少减162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731亿元,同比少增171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5799亿元,同比多1882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,同比多3589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9亿元,同比多448亿元。

融资结构优化,直接融资发力,助力宽信用。

用1月新增社融、信贷与上年名义GDP的比值作为相对指标,1月新增社融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5.39%,略高于上年同期的5.09%。

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2023年GDP的比例为3.48%,略低于上年同期的3.52%。

1月政府债、企业债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速分别较上月高0.7、0.8和0.3个百分点;其中政府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速分别较社融增速高5.3和4.8个百分点。

人民币贷款增长11.6%,与上月末持平。

委托贷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.1%和12.9%,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.5、1.1个百分点;信托贷款下降31.9%,降幅较上月扩大0.6个百分点。

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
1月新增存款38300亿元,同比多增2627亿元。

分项看:(1)居民存款54100亿元,同比多增39300亿元;(2)非金融企业存款-14000亿元,同比多减23484亿元;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源自春节假期较2023年前置,薪资奖金发放导致资金从企业流向居民。

(3)非银金融机构存款-1836亿元,同比多减716亿元;(4)财政存款5849亿元,同比少增5851亿元。

财政存款减少表明财政提前发力得到落实。

三、一季度是政策窗口期,降准降息仍可期待。

疫情对2月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冲击。

国内春节消费整体疲弱,旅游收入和票房收入双双下滑。

文旅部预测,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.9%,恢复至2023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.3%。

由于今年春节疫情分类、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的政策,就地过年人数规模下降,百度迁徙指数和春运发送旅客人次有所上升,但旅游人次和市内出行不及2023年。

电影票房方面,平均票价突破52元大关,票价上涨也难敌观影需求的走弱,总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有一定下滑。

一季度成为政策发力密集期。

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确定稳字当头,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一个对应稳增长,一个对应稳就业。

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等各个单位均会出台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。

政策发力适当靠前,表明减税降费、基建投资、降准降息等政策将会在一季度出炉。

预计2月降准25bp置换MLF、3月MLF降息10bp。

四、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信心是黄金,股市全面上涨仍待预期改善。

疫情和经济增长不是影响股市表现的主要因子,即使是冲击最大的20230年,中国股市表现依然较好。

但是,降息降准仍需投资者信心配合才能提升股市估值,带来股市全面上涨(见《敬畏市场——开门红缘何变成了开门黑?》、《2023年经济数据隐含的投资密码》)、《投资的道与术——兼论1月A股下跌的原因》。

20230年1月降准、2月降息后,3月股市依然大幅下挫,就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了投资者信心。

同时,虽然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(见《如何预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》),但心理层面仍可能压制成长股估值。

一季度商品优于债券优于股票,股票投资仍需以低估值、基建板块为盾,以数字经济、疫情防控板块为矛。

待到3月份可以逐步切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。

    三级潘金莲《三级潘金莲》由来

    编辑
    1.三级潘金莲有热闹!!夏天自然要去看看了,而且夏天一直都想要看看焚天宗真正的炼器术,他在第一层里面根本就看不到的,就连第一层弟子所学习的,都不是真正的炼器术,任务处所颁发的任务也不是炼器术。
           2.其他的几人也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,此时他们全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夏天,他们蒙了,彻底的蒙了。
           3.两人放弃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反抗,眼看着周围那么多的攻击过来,想要让自己身体的本能放弃抵抗,这种事情还是比较难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4.子弹,那么目标是?”夏天跟着轨迹看去,正正好好看到了曾柔,也就是说子弹是飞/向曾柔的,双脚快速一闪,夏天瞬间来到曾柔面前,将她推到,在她摔倒在地的时候夏天身/体一转,让自己的身/体先着地。
           5.重宝!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,他们自然也都感兴趣了。

    三级潘金莲《三级潘金莲》起源

      <legend date-time="ymY4BvMHrUg"><tt lang="ZTAktcsh"></tt></legend><legend dropzone="IAUahsoZ0tOqo"></legend>
          <dfn id="KRmQDg7VuG"></dfn>
          1.三级潘金莲整个世界会有很多战斗,每个国家的对手都会派出很多强大的军队来攻击你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2.提高自己的等级,可以让你提升自己的技能等级,使自己的攻击能力也能大大提高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3.每个关卡中都有不同数量的飞刀可以使用,完成不同的任务来获得更多的分数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4.做好应对生存风险,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,创造不一样的世界。"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5.游戏中你可以更好的去进行角色的收集,这里的每一个搭配都显得格外重要,运用上你的策略来进行作战。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6.你可以亲手装饰游戏,工具和材料可以在商店购买,所以你可以在你的设计中发挥创意。
          参考资料